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意见征集 >> 正文

关于对《天宁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发布日期:2022-04-24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为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课后优质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辐射课后服务前期工作中形成的优秀做法与经验,现将《天宁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公布,广泛征求意见,以便进一步研究、修改。征集日期:2022年4月24日-2022年5月23日。 感谢支持!

通信地址: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天宁区竹林北路256号天宁科技促进中心1019室

联系电话:0519-69660650

电子邮箱:3612013754@qq.com

特此公告。

附件1:天宁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2:《天宁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天宁区教育局

2022年4月24日

附件1:

天宁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课后优质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辐射课后服务前期工作中形成的优秀做法与经验,形成区域良好教育生态,根据国家、省、市关于课后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指南,供区域内学校参照落实,规范执行,创新推进。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工作要求,以区域工作指南指导引领各校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制度,为每一位自愿留校的学生提供“5+2+1”优质课后服务。通过个性化的作业答疑与辅导,确保学生高比例在校完成家庭作业。结合学生成长需求,整合各类资源,开设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欣赏等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拓展课后服务形式,重塑学生学习时空,提升学校教育服务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学校育人新常态,使课后服务工作从标准化走向优质化。

二、基本原则

1.需求导向,愿留尽留。学生参加学校课后服务,以家长自愿报名、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严禁以任何方式拒绝或推诿有需求的学生参加,确保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

2.教育为先,服务第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课后服务“教育”与“服务”双逻辑在线的区域推进经验,将课后服务纳入五育融合体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3.规范操作,创新推进。学校要按照“三基四有”的工作思路(即以学生发展为基、以家庭需求为基、以学校现状为基,有调查宣传、有组织制度、有过程管理、有社会支持)规划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流程、强化规范管理,因校制宜、大胆创新,切实有效地开展课后服务。

4.校本开发,多方参与。坚持“三主体”在场的区域推进经验,确保学生在场、教师在场、社会资源在场。一方面,学校是承担学生课后服务的主体,本校教师应成为开展课后服务的主要力量,实现教师“在职在岗全覆盖”。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社区教育资源、社会公益力量等资源,吸纳各方面力量参与课后服务,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凸显校本特色,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三、工作流程

流程

事项

主要内容

1

摸清主体需求

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区课后服务相关政策,引导家长正确、理性认识课后服务。在此基础上,向全体家长发放意向调查表,全面摸清学生及家庭参与课后服务的实际需求。同时,学校还要摸清教师需求,尊重教师个人意愿,除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课后服务的老师外,原则上要保证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2

制定服务方案

学校深入学习国家、省、市、区文件精神,成立学校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实际需求,召开专题研讨会,统筹制定课后服务方案。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场地设施设备、教师师资结构、校外优质资源等情况进行一体化综合设计,整合各类资源设置课后服务的课程和课时安排,积极探索课后服务的实施路径,重塑学生学习生活时空,形成学校育人新常态。

3

二次征询意见

学校将本校制定的课后服务方案、拟开设的课后服务的相关事项(包括服务时间、内容、形式、课程与课时安排、收费事项与安全措施等)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及时告知学生和家长,逐一说明,二次征求家长意见。

4

收集服务申请

由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申请表,学生家长按各自的需求自愿、自主的进行选择,并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与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协议”。学校按“遵循自愿、愿留尽留”的原则,为确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课后服务。

5

合理统筹编班

学校按年级汇总学生课后服务申请表,进行复核与统计。根据报名情况,按学校、年级、班级三层级进行统筹编班,安排课后服务场地,配备相应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按时按需按要求开展课后服务。

6

过程动态完善

学校在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需求征询流程,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建议,动态调整课后服务的课程实施,完善课后服务管理,提升家长、学生的满意度。

7

阶段绩效评

课后服务开展期间,学校要及时进行阶段绩效评估,并将阶段评估的结果运用到新学期课后服务方案的制定。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学生访谈或问卷、1次家长满意度测评。

  四、组织管理

(一)课程管理

1.合理配置课后服务的时间与内容

(1)课后服务采用“5+2+1”模式。学校每周5天,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由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后,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有条件的初中,周一至周五可设晚自习(一般安排2小时以内,原则上不晚于20:30结束)。每周六“常老师在线”平台进行答疑辅导。

(2)课后服务的活动内容和开展形式。按照“基本服务+拓展服务”的内容组成,开设“1+X”课程,“1”指作业辅导,“X”是科普、艺术、劳动、体育等兴趣活动,以上板块可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灵活配置时间。

2.增强课后服务“1”的规范与质量

(1)服务原则:督促学生完成当天作业,并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答疑与辅导。

(2)具体要求:

原则上按照班级编排。原则上由本班教师轮班为学生作业答疑解惑,过程中规范其作业习惯和态度,加强对学科作业与练习的及时反馈、订正、面批等。对学科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查漏补缺,适当安排针对性帮扶,增强在校一对一的指导。

推行作业公示制度。学科教师每天将家庭作业公示,行政人员每天巡视检查落实情况,并关注学生作业是否适量。学校定期通过学生访谈、家校联系本、作业检查等方式调研学生家庭作业情况,做好作业量的协调工作。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建议以兴趣与团队活动、体艺与实践活动、课外阅读、劳动等为主,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不得借课后服务名义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加强作业设计的研究。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与需求,布置分层作业或弹性化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切实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加强过程巡视管理。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每天安排行政值班。班主任和课后服务教师做好交接工作,帮助课后服务教师了解每位学生情况,使课后服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课后服务教师注重巡视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确保小学在学校完成作业占比不低于95%,初中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占比不低于90%。

3.丰富课后服务“X”的项目与形式

(1)服务原则:根据学校开设的兴趣活动课程进行相关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切实提高课后服务的品质。

(2)具体要求:

积极开设“X+Ⓣ”课程。“X”指课后服务的拓展课程,主要涵盖科普、艺术、劳动等各类社团活动。学校要基于学情,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提供丰富多彩的套餐式、菜单式活动内容。“Ⓣ”指体育活动,课后服务过程中,要确保有体育活动时间,可以单独开辟时间段组织实施,也可以与“X”拓展课程融合实施。

充分开发校内资源。学校可根据校情充分开发校内资源,将本校的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等内容纳入到课后服务之中。学校可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场馆、设施设备等资源,设计课后服务项目。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让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在课后服务中发挥能量,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体育游戏、科普艺术、劳动实践、安全实训、生命教育等各类素质教育活动。

有效引入校外资源。学校在充分开发校内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引入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社区和地方资源,充分利用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非遗基地、研学基地等校外场所,聘请退休教师、志愿者或相关专业人员进入校园,帮助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及形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具体实施办法详见“天宁区优质课程资源进校园管理办法”)

设置多元的活动形态。学校可根据学生参加数量、服务内容等情况,在保证服务质量和学生服务体验的前提下,综合采用行政班、年级混班、全校混班、周六线上服务等组织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学生、教师走班等组织形式,提升课后服务组织与管理效率。

4.强化课后服务的校本教研实施

学校应加强课后服务校本教研,使之与本校各学科教研活动相融合,以确保本校课后服务教研工作常态化。学校要通过校本教研,建立完善的课后服务常规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创新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学校要确立活动项目课程化建设的思想,组织优秀教师团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不断完善课后服务评价方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二)人员管理

1.人员构成

课后服务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校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要人员;一类是校外人员,学校可以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经过区遴选与培训的校外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等参与课后服务中的社团类活动。

2.人员安排

学校应尽量尊重教师意愿。在参与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征询教师的意愿后,合理安排人员到相应的岗位。

进入校园从事课后服务的校外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学校要与其签订包括安全管理职责在内的协议。学校要帮助校外人员尽快熟悉学校及学生基本情况,有条件的学校可为校外人员配备本校助教,协助开展签到点名、秩序维持、安全规范等工作。

学校应安排行政值班人员,每天负责课后服务的巡视管理、安全保障等工作。

3.人员培训

学校要结合开设的课程,设置教师培训项目,将课后服务教师的培训与学校日常学科教研相结合,聚焦作业辅导和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分学科分专题开展教师培训,以此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教师的服务能力和课后服务质量。区域层面也应整合科研、教研、师训等专业力量,开展教师课后服务活动设计能力培训,为教师课后服务能力提升创设条件和平台。

(三)安全管理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成立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小组,落实课后服务安全责任人,统筹协调课后服务各项工作。各学校应制定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强化安全管理保障实施,切实消除各项安全隐患。

2.加强安全管理宣传

学校应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强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宣传,帮助学生及家长了解学校课后服务的安全管理制度及保障措施,消除学生及家长对安全管理的顾虑,切实保障学生安全权益。

3.细化安全管理举措

严格出入管理。严格落实出入管理,校外人员应履行好相关手续并报批准,方可入校,进校后应遵守学校管理相关规定。学生弹性离校,需凭相关凭证并报批准,方可安排离校。学生散学,各校应根据实际,组织相关人员协同维持学生离校时的秩序,保障学生离校安全。

严格食品监督。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点心或晚餐时间,解决参加课后服务学生的饮食需求。学校提供的食品,或学生自带的食品,均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切实保障饮食安全。

严格过程巡查。学校应加强对课后服务期间的巡视与督查,做好相应的记录,加强对服务规范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过程监督。

严格接送管理。对于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学校应提醒家长准时接送。如家长当天不能及时接孩子,需与班主任及时联系,保障学生放学时的人身安全。

五、工作管理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有效开展,学校应建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

(二)权益保障

根据教师课后服务情况,学校应创造性地开发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通过课后服务经费和荣誉评选等措施激励教师,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让教师能够安心从教、舒心从教。

(三)绩效保障

学校应按照国家、省、市、区相关文件,严格落实政策,确保教师课后服务绩效发放,保障教师课后服务的工作权益。

附件2:

《天宁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课后优质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辐射课后服务前期工作中形成的优秀做法与经验,天宁区教育局起草了《天宁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指南》),现将相关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指南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工作要求,以区域工作指南指导引领各校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制度,为每一位自愿留校的学生提供“5+2+1”优质课后服务。通过个性化的作业答疑与辅导,确保学生高比例在校完成家庭作业。结合学生成长需求,整合各类资源,开设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欣赏等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拓展课后服务形式,重塑学生学习时空,提升学校教育服务力。

二、基本原则

1.需求导向,愿留尽留。2.教育为先,服务第一。3.规范操作,创新推进。4.校本开发,多方参与。

三、主要内容

《工作指南》共分五个部分,分别为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工作流程、组织管理以及工作管理。其中在工作流程中,明确了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组织管理分为课程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三个方面。

(一)课程管理:合理配置课后服务的时间与内容,采用“5+2+1”模式,开设“1+X”课程,“1”指作业辅导,“X”是科普、艺术、劳动、体育等兴趣活动。原则上按照班级编排,推行作业公示制度,加强作业设计的研究和过程巡视管理。不断丰富课后服务“X”的项目,积极开设“X+Ⓣ”课程,开发校内资源,引入校外资源。

(二)人员管理:课后服务人员分为本校教师和校外人员。进入校园从事课后服务的校外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学校要结合开设的课程,设置教师培训项目,将课后服务教师的培训与学校日常学科教研相结合,

(三)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宣传、细化安全管理举措,严格出入管理、食品监督、过程巡查、接送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