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江苏成立优势特色水产品产业技术协同推广联盟
发布日期: 2020-08-07   字号:〖
  江苏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水产养殖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其中,河蟹、小龙虾、黄颡鱼、脊尾白虾等水产品作为我省优势特色水产品,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河蟹养殖总面积约400万亩,年产商品蟹约35万吨,年产值逾300亿元,年产量与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50%……
  小龙虾作为后起之秀,养殖面积达212万亩,产量20余万吨……
  黄颡鱼产量在2.6万吨,产值55亿元……
  脊尾白虾全省养殖面积40多万亩,产值60多亿元,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
  为集聚科技优势,创新协同推广,推动四大特色水产产业提质增效,我省于2019年起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特色水产产业项目。项目由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协同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及盱眙、金坛、高淳等14个市县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及养殖企业共同实施。
  为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8月6日,协同推广特色水产项目推进会在南京召开。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项目首席专家、各子项目团队负责人、基地主任、单位负责人等项目组成员5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由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发起成立了“江苏省优势特色水产品产业技术协同推广联盟”,成员涵盖省内涉农涉渔科研院所、高校、地方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吸纳行业专家、科研人员、基层水产技术骨干、企业家、乡土人才共计65人。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朝晖表示,联盟的成立将有效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和技术优势,打造一支上连科技前沿、下接生产一线,产学研推用一体的渔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通过组织交流、产业协作、技术推广等活动,着力解决产业需求与共性关键技术,共同促进绿色安全的渔业技术快速转化应用。
  去年以来,各项目实施单位通过构建“省-市(县)-站-户”四级联动机制,在重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今年新冠疫情和近期汛情灾害给渔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下,项目团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抗疫保供、抗灾稳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抗疫抗灾 全力以赴
  7月20日水阳江胜利圩上游安徽境内石桥段发生决堤,高淳阳江镇胜利圩半天水位上升6米,受淹种养面积共计1.8万余亩,其中稻虾综合种养3000余亩。面对突发灾情,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立即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调研指导,编制抗灾技术手册,指导灾后复产。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项目组想方设法开展调研指导,了解产业现状与技术需求,并及时编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水产养殖技术规程》《抗疫情 保生产 春季水产养殖生产操作手册》《疫情期间小龙虾养殖生产操作技术要点》《稻田养殖小龙虾灾后复产技术要点》《洪涝灾害后河蟹养殖管理关键技术措施》等技术指导方案,通过农技耘APP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创新开展“云培训”、“云指导”120多场次。
  良种良法 稳产增效
  去年以来,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小龙虾项目组全力推广稻田田间工程设计及小龙虾“繁养分离、精准放养”技术,实现“茬茬清田、计数放养、精准管理”,指导基地及示范户在今年小龙虾减产,小规格虾价格下跌情况下,仍然能够养成价格稳定的大中规格虾。其中,对接的盱眙金联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龙虾亩产130公斤,较传统种养模式相比,大中虾规格比例提高至90%以上,亩增效2000元以上。
  在全省河蟹养殖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产量不减。项目首席专家省淡水所潘建林所长说,靠的是“良种良法”。项目组致力推广“河蟹新品种优质一龄蟹种高效培育技术”及“河蟹新品种绿色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围绕河蟹新品种规模化繁育建立繁育基地4个,育苗面积914亩,2020年规模化繁育大规格及特大规格河蟹新品种亲本优质蟹苗56949千克,其中特大规格河蟹新品种亲本(雌蟹250g/只以上、雄蟹350 g/只以上)越冬成活率平均81.3%,繁育蟹苗44192千克。目前,在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长江2号”河蟹新品种推广上,仅在项目实施区域高淳、金坛、泗洪地区就已覆盖有影响力的规模化养殖经营主体100余个。
  协同推广 科技入户
  目前,各项目组已主动对接各实施区域,分别在高淳、金坛、泗洪建立县级河蟹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面积总计6000余亩,在盱眙、泗洪建小龙虾基地2300亩,在启东、如东、响水建脊尾白虾基地1000亩,在溧阳、高邮建黄颡鱼基地800亩,通过广泛宣传发动,遴选对接培育科技创新示范主体240个。其中,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脊尾白虾项目组已分别在启东、如东、东台、响水和滨海5个示范区遴选45家示范户,每个县重点培育1家企业,为当地脊尾白虾特色产业提供科技支撑,辐射养殖面积近6000余亩。为加快推广“脊尾白虾多层级绿色养殖”模式,项目组为示范户无偿提供脊尾白虾和大黄鱼优质苗种,仅大黄鱼种苗就达20万尾,现场指导投放,有效降低了病害发生程度。
  推进院校与地方协同、院校协同、科研与推广协同、农科教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产业链协同、线上线下协同等“六个协同”,南京师范大学黄颡鱼项目组加强高校联动,邀请华中农业大学、苏州大学的专家协同开展远程技术培训,有效解决基层“专家难请、渔民时间难约”等问题。在溧阳市黄颡鱼项目示范基地,项目组还在全球首家启动全球水产养殖联盟BAP认证,推动黄颡鱼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会上,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副调研员黄银忠表示,今后工作要坚持发展导向,提高要素聚集度;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技术集成度;坚持效果导向,提高项目显示度,着力探索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模式,走出一条特色水产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新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