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结果反馈 >> 正文

关于地震应急的调查问卷结果反馈

发布日期:2018-12-05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地震发生后,开展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是有效抢救生命、减轻人员伤亡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应急意识和处置能力,特开展“关于地震应急的调查问卷”在线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1.您的年龄?

60岁以上占4.55%,18-60岁占95.45%,18岁以内占0%

2.您的学历?

研究生以上占4.55%,本科占50%,大专占36.36%,高中及以下占9.09%。

3.你认为以下哪些属于地震次生灾害?

房屋倒塌、损毁占18.35%,山体滑坡占15.6%,火灾占15.6%,化工厂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占15.6%,实验室放射性物资泄漏占15.6%,灾后出现疫情占19.27%。

4.如果让你准备地震应急物品,你会准备哪些物品?

生活日用品,如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等占29.33%,必要的急救药品,如外伤用药、纱布、创口贴等占28%,照明用品,如手电筒、蜡烛等占28%,身份证等贵重物品占14.67%。

5.你认为家庭防震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学习地震知识和自防自救方法占23.66%,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占22.58%,加固室内家具杂物,防止掉落砸伤占15.05%,做好防火措施,妥善保管家中易燃物品占18.28%,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占20.43%。

6.你觉得地震发生后,下面哪些地方是适合室内避震的空间?

床边或结实牢固的家具附近占30.51%,承重墙或承重柱的墙根、墙角占28.81%,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占33.9%,阳台或飘窗附近等开阔区域占6.78%。

7.你认为地震时采用哪些措施有利于保护自己?

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占25.97%,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身体移位而受伤占22.08%,低头,用手或枕头护住头部和后颈占25.97%,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占25.97%。

8.如果地震后被困在废墟中,你认为应该如何设法逃生?

敲击铁管、墙壁发出求救信号,设法与外界联系占25.93%,观察四周有没有通道或光亮,可试着排开障碍、寻找通道占24.69%,当暂时不能脱险时,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哭喊,不要勉强行动占25.93%,寻找食物和水,包扎受伤部位,尽可能延缓生命占23.46%。

9.你学过一些自救互救技能吗?

学过占50%,没学过占50%。

10.当地震发生后,你愿意加入救援志愿者队伍吗?

愿意占100%,不愿意占0%。

11.你知道救人的原则有哪些吗?

先搜后救占28.07%,先易后难占24.56%,先急后缓占33.33%,先轻后重占14.04%。

12.您平时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防震知识的?

电视或广播占27.63%,网络占26.32%,广场宣传占10.53%,书或报纸占11.84%,社区或街上宣传栏占11.84%,科普知识讲座占11.84%。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参与调查问卷的市民对地震应急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应急意识和防震避险能力。对于获取防震知识方面,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而广场宣传、科普讲座所占比例在10%左右,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对于家庭应急准备方面,知道如何准备家庭应急物品,在地震来临前做好相应防震准备,相关知识全面准确。对于地震避险方面,基本准确掌握室内避震安全空间,但也有6.78%选择阳台或飘窗附近等开阔区域进行避震,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需要今后进一步宣传。对于震后自救互救方面,能了解自我保护和逃生的要点,掌握救人的原则,愿意参加救援志愿行动,但是对于自救互救技能,相当多数人员不具备相应能力,没学过的占50%,而学过的人中间也未必能够熟练应用。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此次调查问卷反应的情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地震安全知识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进一步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力度。一是依托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科普教育基地,扩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受众面,不断增强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二是加强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科普宣传,进一步改进宣传方式、完善宣传内容,提高应急意识和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