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论”在阳湖大地的生动实践
发布日期: 2023-04-15   字号:〖

春末的太湖,近36平方公里的水域碧波荡漾,7公里岸线风光秀美,在盘山公路上徒步、骑行、摩旅的游客络绎不绝,湖边的民宿迎来今年第一波入住高峰……背靠连绵的城湾山脉,面朝广阔的太湖美景,“两山”理论在阳湖大地有了生动的实践。

写好全域“水文章” 全力共保“太湖水” 

“从前这里的村塘河道发黑发臭,村民们都要绕道走。”回忆起东洋岸河多年前的模样,洛阳镇圻庄村党总支书记杨红亮仍记忆犹新。

2017年,洛阳镇戴溪片区小流域治理率先被列入省太湖办试点项目,通过实施控源截污、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措施,对洛阳镇戴溪片区东尖村、漕上村及戴溪集镇开展水环境治理,片区内支浜水质从最初的劣Ⅴ类改善为Ⅳ类。积累先进经验,圻庄村紧随其后,几年时间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超5万平方米的乡村湿地系统等相继在这里建成并稳定投用,多个小微水体完成整治。当前,东洋岸河的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水标准,人水和谐的新景象照映着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前不久,湟里镇村前小流域三期项目也顺利通过验收,至此,武进已完成三期小流域整治项目,总投入达到6000余万元。

重塑两湖秀美风光,有力彰显美丽武进生态底蕴,一场“神经末梢”的治理战在武进城、镇、村展开。近年来,武进区积极治理小微水体和黑臭沟塘,先后开展了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多项整治工程。辖区内河道水质持续改善。

绘就绿色转型图 综合整治促升级 

转型升级是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道必答题。对于武进来说,这并不轻松。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问题被摆在眼前,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日益提高,走绿色发展道路刻不容缓。

2017年以来,武进区全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开展“减化”专项行动,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作坊)1585家,关停化工企业134家,整治印染企业39家、电镀企业20家。

在此基础上,武进区重点开展了涉磷、涉氟、涉酚企业排查整治。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848家涉磷企业整治,预计今年6月将完成全部1267家的整治任务。同时,针对化工、电镀、印染等重点涉水行业,生态环境部门先后开展各类执法专项行动,督促企业落实问题整改1523个,有力打击了涉水环境违法行为。2021年以来,武进生态环境局共计作出涉水环境行政处罚55件,处罚总额860万元,并同步开展典型案例宣贯、局长宣讲团等一系列进企服务,增强企业守法意识,浓厚社会守法氛围。 

织密蓝藻治理网 变废为宝有妙招 

进入太湖安全度夏期,在武进藻水分离站的码头边,一体化移动式藻水分离船“蓝天一号”已为今年的蓝藻打捞工作做好了准备。

截至目前,武进区共有专业打捞人员80多名,拥有19艘蓝藻机械打捞船、2辆吸藻车、7艘200吨级运输船、1座藻水分离站、1艘一体化藻水分离船等各种蓝藻打捞处理装备,有效提升了蓝藻机动打捞、离岸防控能力。

据了解,武进区连续15年实现太湖治理“两个确保”,同时率先实现蓝藻资源化利用率100%。生产出来的藻泥有机肥,被推广到蔬菜、林果、苗木、茶叶等种植领域,形成了从船头到田头的太湖蓝藻处置生态循环利用闭环体系。

“去年,太湖湖体断面太湖湖心区和太湖西部区水质均达Ⅳ类,其中太湖湖心区总氮指标较2016年下降22.9%;太湖西部区总磷、总氮指标较2016年分别下降10.1%、32.3%,3条入太河道武进港、太滆运河、漕桥河水质均达Ⅲ类,太湖水质整体改善明显。”区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武进生态环境局局长于乐表示,太湖治理的脚步不会停歇,将全面加快进行河道整治、加大沿岸污染源整治力度、持续推进生态活水工程,让太湖真正成为镶嵌在长江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