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加强锡剧保护和传承,延续历史文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拟定《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广泛征求意见。您可在2025年2月28日之前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以书面或邮件方式提交。感谢支持!
通讯地址:江苏省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1B409
邮 编:213022
联系电话:0519-85682373
电子邮箱:sa.yun@163.com
附件:1.《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征求意见稿)》
2.关于《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5年1月27日
附件1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
(草案)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了加强锡剧的保护传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锡剧保护、传承、发展、传播及其保障监督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保护对象】 本条例保护传承对象,包括下列具有历史、文学、美学、艺术价值的锡剧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实物、场所:
(一)锡剧声腔音乐和曲谱,锡剧剧目和剧本,锡剧表演艺术,与锡剧相关的传统习俗、艺术样式和制作技艺等;
(二)与锡剧相关的行头、砌末等实物,以及演出场地场所、建筑和设施;
(三)锡剧创作、演出、研究、教育、普及等活动以及文物、实物、各类影像资料的征集、收藏、展示等;
(四)锡剧代表性传承人;
(五)与锡剧相关的其他需要保护传承的对象。
第四条【工作原则】 锡剧保护传承发展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彻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创新融合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服务当代、造福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
第五条【政府职责】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锡剧保护传承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研究解决锡剧保护传承发展中的体制机制、人才培养、重点项目等重大问题,制定实施支持政策和措施,并将锡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相关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增长机制。
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锡剧保护传承发展规划,支持有关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建设以锡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做好锡剧保护传承发展相关工作。
第六条【部门职责】 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负责锡剧的保护、传承、发展等工作。
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锡剧保护传承发展相关工作。
锡剧院(团)、文化馆(站)、非遗保护中心等公共文化机构,应当开展锡剧研究、收藏、展示、传播等活动。
第七条【专项资金】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锡剧保护传承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源调查、创作展示、人才培养、设施建设、送戏下乡、传播交流等项目,以及其他符合资助条件的锡戏保护传承支出。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大中专锡剧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对中等职业教育锡剧专业学生免收学费。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落实青年人才培养的专项经费,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青年人才专项经费支持力度,推进锡剧人才梯队建设。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锡剧院(团)工作人员的数量,提供专项经费的额度。
第八条【政府购买服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锡剧惠民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支持锡剧表演团体开展惠民演出和其他公益性活动。
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为锡剧公益性活动提供自有场所、设施、设备、媒介资源。
第九条【创作扶持】 市、县级市、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下列措施,扶持锡剧艺术创作:
(一)组织开展锡剧经典传统剧目抢救,复排演出经典传统剧目;
(二)通过公开征集、买断移植等方式扶持新编原创和整理改编优秀锡剧剧本;
(三)扶持优秀剧目创排,支持锡剧演出团体和个人参加重大艺术赛事、展演,对获得荣誉的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四)定期举办锡剧剧目调演、会演,对优秀剧目按照规定给予奖励或者资助;
(五)定期选送编剧、导演、音乐、舞台美术、表演等锡剧艺术专业人员参加专业深造、进修或者培训;
(六)扶持锡剧艺术创作的其他措施。
第十条【人才培养】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锡剧艺术人才培养教育工作,重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体制机制。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锡剧院(团)按规定引进锡剧专业相关人才,或者通过专家评估和专业技能考核等方式聘用锡剧特殊人才。
鼓励和支持锡剧院(团)设立“锡剧英才库”,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激励和保障。
鼓励和支持锡剧院(团)完善锡剧人才梯队建设,梯次培养锡剧领军人物。
第十一条【职称评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锡剧艺术从业人员职称评审管理,规范职称评审程序,科学公正评价锡剧艺术人才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
对列入锡剧艺术保护目录的锡剧院团在职称申报和评审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政策倾斜;对有一定社会影响、公众认可或者长期服务基层的优秀锡剧艺术人才,可以适当放宽职称申报条件;对引进的高层次或者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锡剧艺术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考核认定晋升职称。
第十二条【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认定锡剧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建立健全传承人体系,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鼓励和支持锡剧代表性传承人、锡剧名家设立锡剧传习所、工作室等,开展带徒授艺、参与锡剧艺术教学、演出等活动。
第十三条【保障机制】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锡剧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和福利保障。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锡剧院(团)对高层次人才、关键岗位、业务骨干或者紧缺急需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度等分配方式。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锡剧院(团)编制和岗位数量,推进锡剧可持续发展。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锡剧艺术戏曲武功等特殊岗位退休人员的待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十四条【教育培训】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推动学校加强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开设戏曲通识教育、中小学生锡剧课本学习和教育,支持学校开展锡剧普及教育活动。
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设置锡剧相关专业或者课程,鼓励锡剧表演团体和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联合培养锡剧人才。
鼓励符合条件的锡剧表演团体和高等院校、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专题培训,推动多层次锡剧人才培养。
第十五条【重点研究】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推进锡剧的理论研究和艺术交流,重点加强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雅童和锡剧第一代女腔奠基人杨企雯的唱念表演方法,及传承锡剧界各个流派的唱腔和表演技巧。鼓励设立与锡剧艺术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支持高等院校建立锡剧艺术研究机构。
第十六条【研究机构】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锡剧研究机构和保护单位融合发展,开展创作演出、艺术评论、学术研究、收藏展示等工作。
第十七条【国有院团】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引导激励机制,推动和保障国有锡剧表演团体增强实力、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发挥其在锡剧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第十八条【人才转岗】 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岗位的锡剧艺术戏曲武功等特殊岗位从业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转岗培训,引导、支持其从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艺术院校教师及院团编导指导、艺术普及培训等工作。
第十九条【数字化平台】 市人民政府支持锡剧数字化保护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利用锡剧大数据资源,构建锡剧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剧目生产和传播。
鼓励和支持运用数字化技术,建设数字剧场,在线剧院,展示锡剧文化,增强传播效果。
专门从事锡剧保护工作的单位应当依法对锡剧档案资料、珍贵实物,以及濒危的优秀传统锡剧剧目等进行征集、收购,做好数字化保护。
第二十条【融合发展】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动锡剧与项目、产业、市场融合,建设锡剧小镇、锡剧主题公园、锡剧文化街,创建锡剧传承基地,开发锡剧主题旅游线路、文化产品、服务项目,打造锡剧文化打卡地,讲好锡剧经典故事。
第二十一条【艺术传播】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利用传统节日、重要节会、重大文化交流项目等契机,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公园、商贸中心、集市等,开展锡剧艺术交流、展示展览展演活动,弘扬传播锡剧艺术,有关部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提供便利。
第二十二条【宣传推广】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普及、宣传、推广锡剧艺术。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锡剧院(团)与学校、景区、企业等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创建或创新锡剧展示场地,推动锡剧的宣传和推广。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推动锡剧对外合作和交流,支持锡剧演出院(团)、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国内外巡演、展演。
第二十三条【监督管理】 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锡剧演出市场、演出内容的监督管理,保障锡剧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锡剧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引导、督促会员依法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四条【知识产权】 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保障锡剧艺术创作、表演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指导其依法维护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第二十五条【保护空间】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合理布局锡剧演出空间,支持建设锡剧排练、演出、展示场所等基础设施,支持设置锡剧博物馆、陈列馆等特色鲜明的锡剧文化展示区。
第二十六条【社会参与】 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依法设立锡剧研究会、锡剧表演团体、锡剧戏迷组织,开展锡剧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史料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资助、设立公益性锡剧基金、投资建设锡剧保护传承场所设施等方式,参与锡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对在锡剧排练和演出过程中出现伤残或患职业病等特殊人员进行帮扶救助。
第二十七条【指引性条款】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处罚,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法律责任一】 违反本条例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侵占、破坏与锡剧保护相关的资料、场所和设施的,由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法律责任二】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在锡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第三十条【施行时间】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附件2
关于《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锡剧作为江苏地方戏曲的重要代表,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艺术魅力。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作为锡剧重要发源地之一,锡剧文化根基深厚,群众基础广泛。但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锡剧面临观众老龄化、传承人才匮乏、表演技艺失传等严峻问题。为切实保护和传承锡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人大与市人民政府决定制定《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运用法律手段保障锡剧艺术的繁荣发展。此次立法工作是无锡、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两地人大首次协同开展的立法项目,通过跨区域合作共同推动锡剧保护传承,凸显了协同立法的特殊性与重要意义。
二、主要依据
本条例的起草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锡剧保护传承的实际情况,旨在细化上位法规定,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在戏曲保护传承方面的成功经验,确保条例内容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三、主要内容
本条例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明确锡剧保护传承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二是规定锡剧保护传承的具体措施,如建立锡剧传承人制度、加强锡剧剧目和表演技艺的挖掘整理、推动锡剧教育普及等;三是设立锡剧保护传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锡剧艺术研究、创作、演出、人才培养等方面;四是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明确锡剧保护传承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五是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锡剧保护传承,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锡剧艺术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条例的出台将有力推动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锡剧保护传承工作的深入开展,彰显协同立法的独特价值,为锡剧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