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开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惠企利民政策落实、企业用工精准保障、重点群体精细帮扶、创业要素强化支撑等举措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政策及时兑付,释放民生红利“金钥匙”
及时兑现各项惠企政策,激励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企业吸纳就业,推行“政策找人”“政策找企”,全年发放2023年一次性吸纳补贴14.9万元,惠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25家。发放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女职工产假期间企业保补贴100家次共45.24万元,公益性岗位和社保补贴69家次共62.33万元,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4520人次共811.03万元,见习补贴1142人次共178.43万元。
二、优化企业服务,夯牢稳定就业“压舱石”
组建用工服务队伍,开展“千企万岗百日服务”活动,梳理上报100家企业名单,组织就业摸底调查,强化“一企一策”个性化跟踪服务。做好重点企业失业动态监测,动态掌握经开区25家企业人员流动情况。开展“两进一送”活动,走访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发放用工服务手册,解读惠企政策。联合多部门召开经开区锻造新质生产力企业座谈会,对接大型股份制企业8家,主动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及困难诉求,逐一分析、逐个解答。举办企业HR沙龙活动2场,助力企业探索人力资源实践,激活企业发展新引擎。
三、促进供需匹配,拓宽促进就业“高架桥”
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市场效能,大力开拓岗位渠道,基本实现“周周有招聘,时时有岗位”。全年开展新春招聘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等线下招聘64场,线上招聘7场,直播带岗13场,发布岗位用工信息17541个,为辖区446家企业提供各类用工服务。
深化劳务协作,新增四川遂宁市安居区等3家劳务基地,组织6家企业赴陕西平利、四川资阳劳务基地进行7场招聘活动,提供1806个就业岗位,向共和县等劳务基地投送岗位591个,吸引外地农民工来常务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推动经开区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常态化合作,联合平利县开展创业培训2场,苏陕劳务协作培训班1场,有力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
四、聚焦重点群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南针”
搭建校企招聘通道,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办优校园招聘,擦亮组团招聘“金名片”,组织146家企业赴扬州大学、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工学院等市内外高校开展春招、秋招等活动9场,提供就业岗位3535个,吸引3300人次进场招聘,收到简历1940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4人次。举办“常聚龙城 智汇经开”2024年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名校优才”校园招聘会,共有20家辖区知名企业亮相校园,线下展位和直播平台同步互动,为高校学生带去294个优质岗位,实现了名城与名校双向奔赴。
组织江苏理工学院学生及安徽高校教师赴经开区开展研学活动,引领师生全方位了解经开区产业发展、生活环境及人才招引政策,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供就业创业辅导、技能提升培训等多元服务,推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积极挖掘就业见习岗位,新增就业见习基地3家累计41家,开发见习岗位639个,到岗429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接收和电子档案建设,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通过电话、上门、微信等多形式提供“1151”就业服务,全力以赴提高辖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完成363人调查工作,提供服务率100%。
五、做好就困帮扶,撑起困难群体“一片天”
健全五类困难群体帮扶机制,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依托镇(街道)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做好区内五类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完成帮扶78人。加强与退役军人、残联等部门协同,共同举办专场招聘会4场。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开发公益性岗位19个,均完成安置。全年认定就业困难人员529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24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17人。
六、创业带动就业,点燃就业增长“新动能”
优化创业服务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利用公众号、“创业培训”课堂、发送创业政策短信等形式,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和最新创业资讯。加快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提升载体质量,“江苏现代轨道交通产业孵化基地”被评为市级优秀,“中淘尚大学生创业园”被评为市级良好。扶持各类群体创新创业,发放四项创业补贴38.76万元,惠及37家次创业实体。完成支持城乡劳动者创业人数735人,支持大学生创业人数166人,创业带动就业3638人。
组织辖区内大学生参加市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大赛,提供路演培训和PPT指导,6个项目进入初赛,2个项目进入决赛。积极宣传和动员辖区创业大学生申报市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提供一对一辅导服务,共推荐11个项目参加评选,3个项目获评。
七、创新技能培训,开启高质量就业“新通道”
紧贴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智改数转网联”,针对企业用工紧缺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系统运维员、电气设备安装工、网络安全员等工种,联合区经济发展局开展“数智”技能培训活动,为工业企业部门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目前共开班8期,参培人数241人,139人通过培训取得技能等级证书,累计培养数智技能人才近900名。
结合经开区“四特三新三潜”特色产业体系,加速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育,1人获评“江苏大工匠”,4人获评“江苏工匠”。连续8年举办“经开先锋”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设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电工等5项竞赛工种,共有265名选手参赛,进一步培育选拔技能人才,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鼓励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今年新增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江苏慕林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全区累计达28家,涉及35个职业工种。开展企业技能等级认定取证2786人次,有力地推动了经开区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八、推动服务多元,构建区域一体“就业圈”
创建经开区第2家“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举办4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近60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400余个,在线直播吸引2万余人观看。开展政策宣传培训活动5次,发放宣传册500余份,通过政策宣讲帮助6家商户落户遥观大润发商圈。
进一步发挥经开区人力资源市场辐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现有的良好基础设施和便捷的地理位置,新建经开区首家智慧型“零工市场”,提供零工岗位630个,已为1000余人解决就业岗位,搭建起用工主体和零散务工人员的“供需桥梁”,打通公共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经开区将始终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积极构建完善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大就业”工作格局,乘势借力、凝心聚力,不断开创经开就业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