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正文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市唯一!钟楼区案例入选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第二批创新典型案例

发布日期:2025-03-13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第二批创新典型案例,钟楼区《全域整治推动资源重组 存量盘活赋能乡村振兴》案例入选,全市唯一。 

近年来,钟楼区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关键一招,高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量质并重加强耕地保护,精细管理赋能乡村振兴。邹区镇全域整治项目作为全省首家通过省级审查、首家获得省级批复的“全域整治省级示范项目”,历时3年,总投资5亿元,各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2025年将迎来终期考核验收,改革试点进入出成果、出经验的关键一年。 

农地整治,促进农业生产“拓空间”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统筹推进农用地布局优化和耕地提质改造,破解乡村农田“零碎化”现状。邹区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等项目,统筹推进农田整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450亩,发展“稻鸭共作”生态种养项目250亩,亩均收益从1200元提升至2600元,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闲地整治,唤醒集体资产“再生金” 

通过污染产业腾退清理、低效产业用地置换、关联产业入园上楼等措施整治闲散建设用地,腾挪出345亩建设用地,并结合村庄规划,搬迁整合800余户农房,建设集中居住区。整治后的耕地集中流转,村民获得土地流转费,村集体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发展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等项目,显化集体资产,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多元投资,共促泰杏旧貌“换新颜” 

项目形成“政府投资+政策性金融贷款+社会资本+民间赞助”的全域综合整治多元化投资格局。政府统筹专项资金,国资平台投资启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民间赞助资金用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后,乡村风貌焕然一新,不仅实现村域容貌增“颜”,更是让村民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增 “倍”。 

三产融合,奏响乡村振兴“发展曲” 

依托殷村产业园职教资源辐射,泰村村积极引进高校产业,实施“数商兴农”战略,推动电商深入乡村。通过对北部零散耕地的整治,泰村村成功打造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杏塘村通过拓展农业的多元化功能,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通过集体土地使用权入股与社会资本合作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通过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培育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通过对闲置土地资源及生态资源的深度挖潜,打造“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形成教育、产业、社区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