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数据 >> 正文

2021年度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市钟楼区经济运行综合分析

发布日期:2022-01-30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2021年,钟楼区围绕全市“532”发展战略和全区“中轴枢纽支点、都市智造高地、运河文创名区、生态宜居家园”战略定位,坚持“老城复兴、西进提速,东西融合、产城一体”战略方向,锚定“1712”“12815”目标,攻坚克难、勠力争先,全力打好“七大争先仗”,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整体呈现承压前行、稳中有进的积极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21年,钟楼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位列全市第六,两年平均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同比下降2.3%,两年平均下降0.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5.31亿元,同比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78.89亿元,同比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为0.3:30.5:69.2。
  (一)二三产业运行良好,产业结构持续改善。
  1.工业经济平稳向好。2021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0.2%,位列全市第六,两年平均增长8.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4.81亿元,同比增长20.1%,排位较三季度提升一位,位列全市第五,两年平均增长13.4%。七大行业“齐头并进”,产值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生物医药、建材、冶金和机械行业产值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33.9%、32.4%、28.3%和20.5%,电子、纺织服装和化工行业完成产值增速分别为9.2%、7.0%和4.5%。内部结构更趋优化,2021年“两新一智”完成产值408.25亿元,同比增长17.3%,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66.4%,拉动产值增幅11.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324.12亿元,同比增长17.7%,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52.7%,拉动产值增幅9.5个百分点。
  2.服务业经济高位运行。2021年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2.92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较同期提升21.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3.4%。其中纳入核算的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9.33亿元,同比增长31%,两年平均增长10.2%。分行业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营业增速超过20%,分别为56.9%、42.4%、32.4%和31.7%。受需求紧缩和教育培训“双减”的影响,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及教育业增长较为缓慢,实现营业收入增速分别18.9%和10.0%。
  (二)“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内外需求持续增强。
  1.工业投资快速增长。202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41亿元,同比增长6.7%,位列全市第五,两年平均增长4.0%。其中,工业投入同比增长29.3%,位列全市第一,两年平均增长-11.7%;服务业投入同比增长4.2%,位列全市第三,两年平均增长7.2%。从内部结构看,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10.1%,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首次突破2位数。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实现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双提升”,全年在库列统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95个,同比增长46.1%,完成投资额49.73亿元,同比增长18.5%。另外,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额增长86.7%,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80个百分点。
  2.消费潜力持续释放。2021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71亿元,同比增长21.3%,两年平均增长10.1%,其中完成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1亿元,同比增长15.4%,位列全市第五,较三季度提升一位,两年平均增长11.3%。限上批零业20个大类商品中15类同比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5.0%。其中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明显,家具类、金银珠宝类和粮油、食品类商品需求旺盛,全年完成零售额增速分别为61.0%、37.6%和27.8%。
  3.外资外贸稳步推进。2021年完成外贸进出口230.5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排位全市第六。其中出口总额209.8亿元,增长17.6%,进口总额20.7亿元,增长17.6%。实际使用外资2.21亿美元,同比增长3.0%,增速位列全市第四。新增协议外资5.98亿美元,新增协议外商投资项目39个,其中新设项目23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2个。
  (三)三个“口袋”平稳增长,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1.财政收入提速进位。2021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01亿元,同比增收8.3亿元,增长16.4%,税比达88.4%,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二。其中,完成税收收入52.17亿元,同比增长12.4%,税收收入中主体税种28.76亿元(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1.5%;完全非税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59.1%。
  2.企业效益平稳运营。2021年1085家规上工业、服务业和限上贸易企业中,亏损企业239家,亏损面22.0%,较上半年收窄7.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0.20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税52.73亿元,同比增长2.7%;规上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13.24亿元,同比增长70.5%,实现利税17.45亿元,同比增长56.6%;限上贸易业实现利润总额23.95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利税44.37亿元,同比增长33.3%。
  3.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82元,同比增加5288元,增长8.8%,高于全市平均0.1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0536元,增长9.1%;经营净收入8366元,增长1.9%;财产净收入5886元,增长10.0%;转移净收入10394元,增长13.3%。
  (四)发展要素不断汇集,内生动能持续增强
  1.金融市场稳健运行。12月末,辖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87.86亿元,较年初增加1027.08亿元,增长25.39%。各项贷款余额958.55亿元,较年初增加789.45亿元,增长21.42%。各项贷款中制造业贷款和普惠金融贷款比重持续增长,12月末占比均超过14%。2021年新增2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总数达9家。
  2.市场主体快速扩容。2021年末市场主体登记总数96788户,较同期增加7330户,同比增长8.19%。1-12月,累计新设立各类企业5043家,同比增长26.58%,新增注册资本总额225.5亿元,同比增长10.03%;新设立个体工商户8335户,同比增长16%,新增资金总额11.18亿元,同比减少10.70%。
  3.就业形势稳定向好。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15万人,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较低区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3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92万人次,支持成功自主创业4349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3945万元。新增高技能人才数1295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4851人。
  二、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规模载体增量不足,发展潜力亟待挖掘。从新增规模企业的数量来看,2021年全区新增“四上”企业169家,较2020年减少92家,新增总量排位全市第六。其中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3家,较2020年减少5家,新增限上贸易企业84家,较2020年较少54家,新增重点服务业企业28家,较2020年较少9家。从新增规模企业的体量来看,2021年新增“四上”企业的平均体量仅为3037万元/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年均营收仅3114万元,限上贸易企业年均营收仅4159万元,重点服务业企业年均营收仅2063万元。新增“四上”企业的数量与体量均处于落后状态,将制约全区整体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
  (二)企业运营成本增长,资金压力加大。2021年,受各类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海运不畅、贸易壁垒、汇率波动及劳动力成本增长等综合因素影响,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攀升,资金压力不断加大。2021年规模工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6.3%,高于营收增速1.5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同比增长12.9%,其中应收账款增长13.6%。规上服务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1.3%,高于营收增速2.4个百分点。限上贸易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5.3%,高于其营收增速0.8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同比增长4.9%,其中应收账款增长16.2%。另外,根据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普遍反映目前的成本压力主要来源于原材料价格和用工成本上升。
  (三)投资下行压力明显,发展后劲仍需巩固。一是在库项目大幅减少,2021年260个在库列统投资项目中,126个项目已经竣工并计划退库,退库率达到48.5%,结转项目数量不足,将影响2022年上半年全区投资体量。二是伴随房地产市场遇冷,房地产开发投资不确定性加大,进入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月下行,2021年同比增长3.5%,增速下降至全年谷底,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比重由年初的87.1%下降至69.4%,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支撑度呈持续减弱趋势。三是制造投资占比偏低,2021年全区制造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13.1%,占全市比重为2.7%,分别低于天宁区和金坛区1.4和11.5个百分点,位列全市最后,产业类投资项目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壮大。
  总体上看,2021年度钟楼区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发展质效不断提升,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出承压前行、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成为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2022年全区上下仍需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强招商引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振消费信心,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稳健步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